close

博翔科技為專業機械設備歐規/美規及半導體設備SEMI S2輔導顧問公司

本公司為專業從事設備安全檢測驗證與碳足跡驗證的輔導機構,擁有經驗豐富的機械安全輔導工程師,並與多家國內外知名驗證公司合作。

服務範圍包含各項產業機械、工業電控系統、鞋廠自動化設備、半導體設備及光電廠設備…等產品。

我們擁有在電子電器、家用電器類產品、電池類產品與機械設備類產品等認證經驗,亦熟悉各國法規要求及驗證標誌申請作業流程,與各國官方驗證單位直接配合,幫您快速取得各種驗證標誌。

碳足跡是什麼?

產品的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量(或稱產品碳足跡)的計算,需要有一套一致性的方法來引導與規範計算的過程。自2008年英國標準協會公布第一個針對產品碳足跡計算的規範—PAS 2050後,國際間目前已發展與發展中之產品碳足跡相關標準/規範。

一個產品在其生命週期內排放多少溫室氣體?過去幾年間,這個問題變得愈發重要。“產品碳足跡”可以給出答案。

產品碳足跡統計了一個產品在其生命週期各個階段產生的所有溫室氣體排放量。例如從資源開採、前體製造、成品製造,到成品離開公司大門過程產生的碳排放。

產品碳足跡使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變得透明。

同時,博翔科技們採用環境、經濟和社會標準對產品進行全面的可持續發展評估。

英國碳足跡計算準則—BSI PAS 2050
BSI PAS 2050「產品與服務溫室氣體排放生命週期評估規範」為英國標準協會(BSI)制定並集合碳信託(Carbon Trust)與英國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部(Defra)之力發展而成,2008年版於2008年10月29日正式公布,為第一份針對產品與服務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而制定之規範,亦成為國際標準組織(ISO)發展碳足跡準則之參考文件,同時也是目前我國計算產品碳足跡時,最多也最常被採用的標準。目前已修訂為2011年版。

國際標準組織(ISO)的碳足跡計算標準—ISO 14067系列
ISO 14067標準由國際標準組織負責制定環境管理(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系列標準的第207技術委員會(ISO/TC 207)下第7子委員會(SC 7)負責制定。ISO 14067的發展目的是為提供產品溫室氣體於量化與溝通方面之要求事項。
ISO產品碳足跡標準歷經多次的委員會議討論,終於定案,於2013年5月21日以 “技術規範” 方式正式公布為 ISO/TS 14067:2013。而近年在2018年8月20日又發佈了ISO 14067:2018國際標準正式取代了技術規範 ISO/TS 4067:2013。
Note: ISO/TS被歸類為ISO的技術性文件,即Technical Specification(技術規範)的縮寫,其與「Specification(國際標準)」在本質上仍有一些差異。

碳足跡盤查認證流程:

博翔科技獲得許多機構認證標章,專業度值得信賴

而博翔科技輔導產品眾多,CNC、包裝機、塑膠機械、壓出機、滾輪機以及PCR檢測儀器,皆可以透過博翔科技的輔導,取得相關認證。

我們的六大服務

全球權威認證機構
可協助取得全球相關認證標章,讓您的產品可以出口全球各地取得當地銷售資格

擬定認證方案與組合
爭取一次測試,取得多個或多國認證;把握認證過程環節,及時反饋進度,縮短認證週期,提高效率

CB轉證服務
協助獲得處理電氣電子產品和元件的安全、電磁相容性和能效的相關認證,並可以獲得國際電工委員會電器產品合格測試

防爆認證專區
針對使用在礦區或潛在爆炸危險環境的電子設備及非電氣設備,舉例:石化業、加油站、印刷廠、塗料廠及麵粉加工業等存有易燃易爆類氣體、蒸氣或粉塵的場所,我們提供產品認證需求。 有此類需求請撥打分機104

協助準備各式技術文件
總裝圖、爆炸圖、電路原理圖、材料清單、標籤、說明書等;協助客戶準備測試樣品,提供預檢、預測試服務

檢測領域廣
涉及電子電器,無線通訊,醫療設備,汽車類檢測,能最大程度滿足到客戶需求

成為博翔科技的服務客戶,不只是博翔科技永續的客戶,更是擁有博翔科技專業的國內外證書團隊服務。

不論是在海內外入關問題方面、買家對認證問題釋義方面以及相關各國法令的專業知識,博翔科技服務眾多不同產品類型客戶

皆能一一替您解答。博翔科技不只是為客戶解決認證問題,更致力於提供客戶在取得認證之後更多產品行銷全世界的多元服務。

立即與我們聯絡:
網址:https://protect-safe.com
電話:04-23598008#106(國際轉證)
住址: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771號7樓

加入LINE立即諮詢

加入好友

GR7715EENG4515

中秋節 文/繆鳳婷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你一定沒到農村過過中秋節吧!就讓我來給你們講一講! 今天是我們姊妹幾個盼望已久的中秋節了。一大早,媽媽已在忙著清理院子了。我洗漱完畢時看見爸爸用牛車從地里拉了一車包谷回來,對我和姐姐說:“今天就是中秋了,你們知道嗎?”我和姐姐趕緊抬來草墩,坐到拉回的包谷堆里,忙著撕起了包谷皮。十點多,姐姐又去準備早飯,我和妹妹想著爸爸的話,不敢貪玩。下午時,全家向著包谷棒子堆進攻。正如我所期盼的一樣,不知不覺我們就把三牛車包谷撕完了皮。金黃的包谷棒子晾在院子里,就像一座金黃的小山。媽媽樂得嘴都合不攏。 媽媽準備晚飯的時間,就是妹妹和我瘋玩的時候,包谷須成了我的胡子,包谷棒子一會兒是機槍,一會兒是蓋高樓的積木,一會兒又成了妹妹背兜里的娃娃……媽媽做的菜有清湯魚、醬牛肉、紅燒雞肉、乳餅、金絲包谷,還有昨天我們用牛車拉回來的涼拌黃瓜,又甜又糯的老南瓜煮湯。也許是因為又累又餓,也許是媽媽這久沒時間給我們做好吃的,我覺得今天的飯菜真是太好吃,太豐盛了。 我們又在堆成小山樣的包谷葉子上玩了一會兒,天漸漸地黑了,月亮也慢慢地出來了,我們坐在門口的大棗樹下,媽媽拿出來好多好吃的東西,有板栗,有花生,有核桃,有棗,全是我家地里收回來的!當然,還有我愛吃的鮮花月餅。潔白的月亮從樹梢上一躍一躍地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奶奶也來到我們家,洗干凈手,把好吃的東西擺好后,點上香,對著月亮拜了又拜,嘴里念念有詞。全家人邊吃東西邊聊天,爸爸給我講了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啊!月亮上還有一塊白的。那是嫦娥姑娘吧!那一小塊黑的,是玉兔吧,我真想和她們會會面,可惜那是神話中的人物,我們是不可能會面的。也許,那黑的是藏著寶藏的山脈吧!漸漸地,月色開始透過花叢,發出溫柔、和諧的銀光,把周圍的一切景物都鑲了一層白邊,我仿佛置身在銀色的世界里。 中秋節 文/樊煜杰 據說中秋節這一天吃月餅和賞月,象征著團團圓圓和幸福美滿。 中秋節這一天,人們不但要吃月餅和雜七雜八的東西,而且還要供月亮。說到供月亮,可是中秋節中的頭等大事。首先,要把桌子擺到堂屋門前,而且要對準月亮,這樣才能順風順雨。不供月亮之前不能吃月餅,還要用升子裝滿玉米,在里面插上月供香,點上油燈,再插上十五根香,把香全部點燃。接下來,供上月餅、毛豆、板栗等,以表示對月亮的尊敬。之后,全家人便可吃月餅了。 這時,家家戶戶都關掉燈,圍坐桌旁過中秋節。 人們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在月光映襯下,花草樹木仿佛披上了銀紗,分外妖嬈,全家人都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奶奶說道:“快來吃月餅,可好吃了呢!”我們一聽,饞得直流口水,二話不說便迫不及待地沖了過去,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吃完月餅后,我們便拉起了家常。直到半夜,香點滅了,人們才安心入睡。中秋節就這樣結束了,但我們激動、興奮的心情,卻難以平復。 家鄉的中秋節真熱鬧呀!我愛中秋的月亮,愛那美味可口的月餅,更愛那團團圓圓的美好寓意。 中秋節 文/婁黎琪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是繼春節后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處于整個秋季的中間,所以叫中秋。中秋節又叫仲秋節,代表著團圓。 中秋節有個習俗,就是每當中秋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吃月餅,送月餅。在外的親人都會回到家鄉,以求團圓。而這天的月亮也是一年中最圓的。到了晚上月亮升起的時候,人們會在院子中央的桌子上放些月餅、板栗、核桃等,朝著月亮的方向拜月。之后大人們賞月、聊天,小孩們戲耍、打鬧。 今年中秋前,媽媽買了幾盒月餅和一些禮品送給了爺爺奶奶和親朋好友,互祝中秋快樂。 中秋節到了,每家都喜氣洋洋的。街道上,汽車行人川流不息。可熱鬧啦! 晚上,媽媽準備了花生、毛豆、板栗、核桃、橘子、梨和月餅。全家人一邊吃月餅和水果,一邊賞月。真是開心幸福極了! 快樂的中秋節 文/蘇亞然 夜,靜極了,玉盤似的滿月在云中穿行,淡淡的月光灑向大地。適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云,如煙似霧,彌蒙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云的紅娘,牽于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 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我愿隨月在云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說;也愿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為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 每逢中秋的夜晚,小區里的小朋友們都會不約而同地來到院子里分享美味,快樂地滿地跑。我們也不例外,提著燈籠和蠟燭往天臺跑去。天臺上,明亮的月光照在小朋友快樂的臉上,顯得十分可愛。我們坐在板凳上,欣賞著美麗的月光,品嘗著美味的月餅,十分開心。這時,一位小女孩走了過來,坐在板凳上,記錄著這快樂的時刻。溫柔的月光照在小女孩那恬靜的臉上,顯得十分美麗。正當我們高興的時候,微風吹來,把蠟燭吹滅了。們只好重新點燃蠟燭。 夜色漸漸暗了下來,人們的笑聲打破了夜晚的寧靜。繁星在天空中頑皮地眨著眼,月亮睜大眼睛,和藹地望著綠茵茵的草叢,極像一只擦亮的銀盤。啊,眾星捧月的景色多美啊,多像媽媽在和孩子們講故事,孩子在聽得入了神。 月亮漸漸升高,她身穿白色的紗衣,嫻靜而安詳,溫柔而大方。她那銀盤似的臉,透過樹梢,留下溫和的笑容。中秋的夜色多美啊,在我的童年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愛中秋節 文/葛曉匯 一年四季,有許多的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中秋節。 中秋節有好吃的月餅。月餅餡有椰蓉的、沙司的,還有蛋黃的、巧克力的……可豐富呢!月餅形狀有圓的、方的、太陽花般的……真是多種多樣。其中,我最愛吃的就是肉餡月餅了。這種月餅外形像一個堡壘,外皮脆脆的,里面的肉餡酥軟極了,吃起來香而不膩,似乎還夾雜著淡淡的茶香,真是美味極了。 每到中秋節,只要天氣晴朗,就會有一輪明月高懸夜空。這時的月亮滾圓滾圓的,就像一個大圓盤;這時的月亮很明亮,亮得像燈,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晝;這時的月亮還代表團圓、幸福,代表人們思念家鄉的情感呢!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靜夜思》中就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樣思念家鄉的詩句;這時的月亮能引起人們許多的幻想:嫦娥、月兔、桂花樹……使人神往! 我好喜歡中秋節呀! >>>更多美文:好文章

桑樹給自己出了一個難題。整個枝條掛滿了密實的果子, 黑色,像眼睛,不合時宜的夜。 以壓倒性的優勢,每天成熟一大片, 我像蠶一樣,蠕動唇齒,吮吸慢慢打開的甘甜。靠它得活。 陽光不急,野草藤蔓攀附;梨花落盡,季節開始對簿公堂。 從藥用角度來講,桑葚補肝益腎,生津潤燥…… 人總是漫山遍野地尋找,頓悟著撲向草木, 卻不見樹會起心動念,拔腿妄動一步! >>>更多美文:散文詩

窗外楓葉紛飛,微風徐徐 天邊的落日映紅了山巒、河谷 云彩變幻,曼妙美哉 季節在時光里描摹勾畫 不一樣的、精彩的人生畫卷 將妄言、驚嘆、哀傷笑藏 而后,在某個日光里煙消云散 昔日每一個輝煌的時刻,光輝的過往 帶著余香撫慰那些酷暑與寒涼 在心底的期盼,逐漸長成夢想 誰的眼能夠溫潤時光 誰的心能夠感知上帝的恩賞 誰的手能夠觸摸到天際的光 情滄滄、天茫茫、皺亦深 獨依窗,心中無限思量 生生不息的生命承載著那份期盼 厚重了所有的淺薄與浮華 將一縷縷思緒攆成心靈深處的靈魂符號 隨著流星的軌跡航向深邃的夜空 在星空劃出一道道光--閃閃發亮 人生之旅,悠悠漫長 或許某些曾經的美好 就在某一個轉角,變成現實的美麗 人生最曼妙的時刻 也許便是山水相依,風云輕吻 我欲把晨曦中一株株嫵媚的玫瑰 捧在手心,串成最溫柔的文字 匯集成一抹癡心的思念 讓美好留駐,溫暖每個夜晚 爛漫在每一個燦爛的季節 >>>更多美文:中國現代詩

蘇州留園路有家面館,叫“鎮江鍋蓋面”,那回我吃的是“菌菇拆骨肉面”——小店招牌面。高湯、小刀面,除卻拆骨肉,還擱有芹菜、木耳、萵筍、辣椒、圓蔥、菌菇、胡蘿卜、西葫蘆,一大海碗,堆得冒尖。吃起來很鮮很香,就是沒多少面味。 常聽人念叨徽州的面,說是澆頭好。面從沸水里撈出,再從案板上的杯杯盞盞、壇壇罐罐里加上自己喜歡的澆頭,多到七八樣,原本淺淺的一缽,即刻變得殷實豐厚。澆頭多過碗里的面。徽州家常面的澆頭,除了肉、筍、蛋、炸醬、時蔬,還有腌漬物。徽州的刀板香和豆腐干,都堪稱極品。見過去徽州旅行的,回家啥也不帶,就拎幾刀刀板香,幾疊豆腐干。在徽州,一碗面上沒有澆頭,像是很不體統的事。我在徽州也吃過幾回面,我把面和澆頭稀里嘩啦一攪拌,不像是吃面,像是吃和菜。 我教書時所在的幼稚園請過一個廚子,楊姓女子,膚白、眼黑,二十六七歲的樣子。給孩子們做飯,一周一次面食。她蒸包子、包餃子、制燒麥,不要人幫忙,看她包餃子真是一種美的享受。烏發挽一個髻,戴著帽子口罩,就露兩只黑亮的眼睛。她喜歡給孩子們做削面,面揉熟后放在案板上,幾大團,抱在掌中像玩魔術。她削面時,面皮雪片一樣朝鍋里飛去,看得人眼花繚亂。孩子們親熱地喊她“楊姨”,一到吃面時就興奮,小肚子一個個脹得圓鼓鼓的。她做的類似山西的刀削面。她果真就是山西的俏婆娘。后來,我們換了一個男廚師,除了蠻力,余者不及她多了。 記憶中最好吃的是母親的手搟面,寬若細指,用筷子挑起一根,能舉過頭頂,吃到嘴里,有種綿軟的韌勁。用柴火煮的一大鍋面,只放鹽和一點豬油,就非常好吃;面湯亦很好喝,又稠又醇。王祥夫先生有篇吃面妙文,說他請朋友吃面,只請他們吃菜吃面,那大鍋面湯,是要自己留下來慢慢享用的。面粉是端午的新麥碾成的,我母親說,這面特別“養人”。吃手搟面似乎都是夏天的時候,那時蟬聲如雨,田野上花團錦簇,一到傍晚,成群結隊的蚊子蜢蟲直往人的臉上撞,星星和螢火蟲一閃一閃的。我們在門口的老榆樹下,吃過多少回母親搟的寬面?不記得了。 小時候還喜歡吃一種掛面。我們村做掛面的是一個退伍軍人,排行老四,人們喊他“四瞎子”,小孩們則稱呼“瞎四爺”。他的一只眼睛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被子彈打中,瞎了,就習了家傳的這門技藝。他與我父親交誼甚厚,是都有行伍經歷吧。掛面一般是過年吃,所以一到冬天,他家門口就掛起一排排“面簾子”,暖陽下亮閃閃的一大片,很是壯觀。掛面晾干后,疊成麻花狀盤在篩子或籮筐里,村里人就拿豆子稻米去換掛面,或者拿麥子請他加工,付一點加工費。空閑時,他也挑著掛面擔子,到鄰村去賣。“瞎四爺”的掛面,銀絲一般,怎么煮都不濃湯。我們家里大年初一吃的面,都是“瞎四爺”掛的。過年時家里來親戚,要“下茶”,以示誠摯與敬重,也是扯一撮面,加兩三只白煮蛋,往往是雞蛋留在碗里,面條吃得一干二凈,客人還一個勁咂嘴,說“好面,好吃”。 往日鄉下一到年節,常看見送親的隊伍,新娘子和一群姊妹排成一列縱隊,趔趔趄趄地走在白雪皚皚的田埂上,除了妝奩等物,肯定少不了一籃子掛面。這叫“喜面”。新媳婦回娘家給小孩子“抓周”,姑爺的肩上多了一副擔子,籮筐上鋪一層紅紙,再壓兩條方片糕或兩包紅糖,那擔子里挑著什么?就是掛面。取祝福、吉祥、長壽之意。 面條,是一種家常美食,舊時就有“北方面條,南方米飯”之說。現在不僅中國人每逢生辰必吃面條,而且無論走到哪里,都有面館,還是各式各樣的面館。熱干面是武漢特產,超市里天天現做現賣。城市的老街巷,一大早就熱氣騰騰的,一抬眼,可能就會是一家“沙縣拌面”“太和板面”。距離我住處不遠的方興巷子里,就有“老北方炸醬面”“陜西面館”“蘭州拉面”“重慶小面”“臺灣牛肉面”諸種,這些地域色彩濃郁的面店,因其制作便捷風味獨特,很受草根百姓青睞。 還是在姑蘇,因為吃面又長了一點學問。是一家叫作“同德興”的精品面館,《舌尖上的中國》攝制組曾在此拍攝過。墻上掛有很多名人墨寶。我在茶桌上還看到一張古琴、一本脂硯齋王希廉點評的《紅樓夢》,書很厚,紙很舊。店堂里有些嘈嘈切切,混雜低低的吳儂軟語,卻沒有掩住留聲機里旖旎婉轉的“水磨調”。 “同德興”的店面不大,一上二樓,就覺得哪里不一樣,看了果然是有些不一樣。 楊君為我們點的是“楓楊大肉面”,原想就是一碗面罷了,孰料,面湯、面、澆頭、茶、小菜都是分別計算價錢的。湯分紅湯、白湯,澆頭更是多到數種,特色小菜是又精致又可口。點面單上每道面(菜)品看似家常,實則價碼并不尋常。已近十點,食客仍絡繹而來。每個城市都有那么些閑人,況且口袋里又不缺一碗面的銀子。 面條可葷可素,可簡單可復雜。自從機器快速軋出五花八門的面條,想吃一碗面變得多么簡單,但這樣的面還是很久以前我們味蕾中留存記憶的面嗎? 走在孟冬清冷的街道,這樣想著,不免又回頭看了“同德興”一眼。 >>>更多美文:心情隨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64tcumm3 的頭像
    g64tcumm3

    林士淳的評價推薦清單

    g64tcumm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