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侑實業有限公司設立於民國92年,憑藉著對複合材料的專業,以獨特的專業技術長期為各大品牌OEM、ODM提供產業全方位服務。
我們每天有1/3的時間需要枕頭先相伴。這也是身體、器官獲得休息的寶貴時刻...偏偏,我們卻很容易因為睡到不適合自己的枕頭,睡得輾轉反側、腰酸背痛,又或還沈浸在白天的煩惱、緊張明早的會議、害怕趕不及早上的飛機等等...讓我們的睡眠不夠優質、不夠快樂、沒有辦法快速入眠。
德行天下創辦人有鑑於過去開發各類生活產品的經驗,便想利用本身所長,結合各類複合材料的特性,投入枕頭開發的行列。
從枕頭模具開發、材料研發、創新製造到整合顧客需求過程中,了解到一款枕頭的製作,除了要解決一般乳膠枕悶熱且不透氣的問題,更要同時兼顧到人體工學的體驗性,創辦人常說:「一個好的枕頭,支撐透氣兼顧,仰睡側睡皆宜,才能每天快樂入眠。」
現在導入石墨烯加工技術,讓枕頭的功能性更上一層樓
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強度、柔韌度、導電導熱等特性。它是目前為導熱係數最高的材料,具有非常好的熱傳導性能
德侑實業有限公司為了替自己身邊重視的人們做好一顆枕頭。不論是在外形,還是在舒適度上都能達到最好的需求,即便現今許多的工廠因成本上的考量,顧了外形,忘了內涵,但德侑實業依然不忘在品質上的「堅持、 執著」。
引進先進的加工技術,就是要給消費者最佳的產品
開發、研究、創新以及對材料的要求是德侑實業開發枕頭的初衷,憑藉獨特的專利技術將極其珍貴的天然乳膠與千垂百練的備長炭完美結合後
創造出獨家環保無毒的TakeSoft 徳舒孚專利綠金乳膠;乳膠材料,備長炭,石墨烯應用提高到更高的層次。
同時具備防霉、抑菌、透氣、除臭、遠紅外線等五大功效,並榮獲多國發明專利。
生產過程採用專線製造專利乳膠材原料,全自動化生產保證品質與產量穩定,達到品牌客戶的最高要求。
石墨烯枕頭製作開模一條龍:
選材品管
原料調配
成品製造
包裝設計
若您有枕頭開發構想或是想OEM自己的品牌,歡迎預約現場諮詢,體驗無毒的TakeSoft 徳舒孚專利綠金乳膠做製作的枕頭,用最專業MIT精神幫助您打造你的專屬品牌。
德行天下:
地址:427臺中市潭子區雅潭路二段399巷200 -7 號
電話:04-2531-9388
網址:https://www.deryou.com.tw/contact.php
RR1515CEFE15ERFE |
葡萄園內念親情 文/何旭 “蒼藤蔓,架覆前檐,滿綴明珠絡索園”,回到故鄉的老庭院,滿園的葡萄正旺,讓人心曠神怡。 最憶那片蔥蘢的葡萄園。每年春季,洋洋灑灑的春雨一飄,枯黃的老藤上便一夜間冒出點點鵝黃。再過些時日,新綠的葡萄葉便神奇般舒展開來,迎著暖陽,盡情沐浴。很快,新長出的葡萄藤偷偷爬上事先搭好的架子,擠擠挨挨地往四方打探,給庭院帶來一片濃蔭。有的藤蔓還試探著爬出墻頭,探望外面明麗的世界。 待到夏日,葡萄園是另一番清涼世界。每日清晨,推窗而望,葡萄葉泛著青翠的綠,將烈日分割開來,在架子下面篩出細碎的光影。葡萄花淡雅清香,一切皆清澈而悅目,儼然一幅超凡脫俗的畫卷。不久,成百上千粒成串的青色小葡萄掛在枝頭,顆顆掛著芳香的潤露。在這靜好的歲月里,沉醉在葡萄般濃密的光影里,別有一番風味。 兒時,清涼的葡萄園成了我和小伙伴們捉迷藏、玩耍嬉戲的好地方,也是家人和鄰里納涼下棋的好去處。晚上,吃完飯,我和小伙伴們總愛手持蒲扇,在葡萄園內聽老人們講故事,許多逸聞野史,至今記憶猶新。 眼下,置身老家葡萄架下,就如同進入了一個綴滿珠璣的珍寶世界,一串串晶瑩剔透的紫黑葡萄在陽光的照射下,滿園都是醇甜四溢的果香。 “快吃,最新鮮的甜葡萄。”母親端上從葡萄園摘下的葡萄,她的叫聲將我從記憶中拉回。猛然間瞥見母親鬢間的白發,心中竟有一絲說不出的傷感。 母親的笑臉依然那么慈祥,她用歲月證明,愛就像這滿眼的葡萄綴滿藤,只要心中裝著愛,努力讓它花滿枝果滿藤,便能收獲一生的甜蜜。 懷念那片青翠的葡萄園,懷念那份濃濃的母愛情深。 濃濃飄溢的親情 文/李付臣 小時候,只要一有空,總愛圍繞在母親身旁,看著母親燒火做飯。 我最喜歡的就是散發著香氣的玉米粥,包含著濃濃的親情,久久揮之不去。在熬玉米粥時,母親先加上幾瓢水,蓋上鍋蓋,隨著股股青煙的升騰,灶膛里的火便生著了,于是母親一邊往灶膛里加柴,一邊拉動風箱,火苗便歡快地跳動起來。隨著火的燃燒,我的心情也開始歡悅起來,時而往灶膛里加一把柴,時而看看母親被火映紅的臉。她不時撩起搭在臉前的烏發,我依偎在她懷里,靜靜享受著人間親情。現在想起來那真是最幸福、最難忘的時刻了。 隨著加熱,鍋中水不停地發出響聲,這時,母親便用面瓢盛過一些玉米面,右手攪動沸騰的水,左手迅速地攪動玉米面,然后蒸上干糧。而這時的我,也一邊添柴,一邊學著母親的動作用力拉著風箱,母親在一旁慈愛地看著我,臉上露出幸福的微笑。過了一會兒,鍋里傳出“咕嘟咕嘟”的聲響,熱氣彌漫了整個鍋臺,香氣直往五臟六腑里鉆,那種享受無以言表。同時,我形成了一種習慣,不論早晚,每當母親熬玉米粥時,我就守在母親身旁,享受這一份親情帶來的溫暖和快樂。 有一次,由于起得太早,母親剛生著火,我就偎在母親的懷抱里睡著了,當一股濃濃的玉米粥的香氣慢慢鉆進鼻孔時,我一下子醒了過來。而這時,母親把我抱在懷里,一邊添火,一邊撫摸著我的臉,母親說:“看你,是不是玉米粥的香氣把你饞醒了?”我幸福地笑了。 后來,我漸漸長大了,上了中學。無論春夏秋冬,每天母親都為我早起熬玉米粥。 寒冬臘月,早上六點多鐘,我還偎在暖暖的被窩里,母親卻早已起來為我做早飯了。一次,我早早地醒了,懶懶地賴在被窩里,這時,外間屋傳來“呼噠呼噠”的風箱聲。我從里間屋探出頭,看見外間屋熱氣騰騰,母親又在為我熬玉米粥,我看到灶火映著母親的臉,四十多歲的母親由于常年的操勞,看上去蒼老了許多,鬢間已添銀發。我不知怎么兩眼酸酸的,霎時淚水溢滿了眼眶,為了子女,為了這個家,母親付出的太多、太多…… 因為我最喜歡喝小鐵火爐熬制的玉米粥,每到夏季,在院子里,母親都會坐在樹蔭下,用小鐵火爐為我熬玉米粥。炭火燒起來,橘黃色的火焰映照著母親的臉,玉米粥的香氣慢慢彌漫開來,香氣沁人心脾,那是濃濃的親情,現在想來仍然口有余香。 再后來,我參加工作到了縣城,由于種種原因,經常回不了家。每次回家,母親都為我熬上一鍋玉米粥,看著我香甜喝粥的樣子,她欣慰地笑著。后來,母親上了年紀得了病,行動不便,我們就把母親接到了城里。母親身體狀況不好,就不能為我們熬玉米粥了。朋友聚會,同事交往,吃喝的場合也多了,但有時面對著那一桌桌豐盛的酒菜,卻總是沒有胃口。我總覺得缺少了點什么,心里空落落的,自然地想起母親熬的玉米粥了。于是,我讓妻子熬了一鍋,等妻子把熱氣騰騰的玉米粥端上來時,我先盛了兩碗送到母親的手里。啊!這玉米粥,滿含著濃濃的親情。 如今,母親去世已有一年多了,我再也喝不到母親熬的玉米粥了,想到這里,我不禁淚水潸然…… 愧對親情 文/寒流永盡 今天,我在老去的途中,回想我對于父母,已成難以回報的虧欠和隱痛。 母親在世時,我還是個活蹦亂跳的孩子,不懂貧窮和艱難。母親很年輕,就被疾病帶走。 現在記得,我很小的年紀,哭著喊著,和母親要一把小?頭,要跟著母親到山里開墾土地。母親無奈,只好滿足我的心愿,帶著我走進了山坡,并教給我怎樣揮動?頭開墾土地。那把小?頭,在很多年后,我才知道那不是?頭,是一把每個農家都有、是農人蹲在谷壟間方便鋤谷的小手鋤;只有蹲下,離土地最近,離谷苗最近。今天想起我學著母親的樣子開墾土地,只是一種形式;母親教我開墾土地,只是使我不再淘氣。一個不懂事的孩子,在充滿綠意一派生機的山坡上,一下一下揮舞著小鋤,不管是“砰”的一聲刨在堅硬的小石上,還是“噗”的一下刨進松軟的土中,對一個孩子,都是一種樂趣。 在貧窮的日子,母親將白布染成藍色的布面,夏天做成藍色的單衣單褲,冬天做成藍色的棉衣棉褲。棉布不經磨損,肩部,臀部,膝蓋等處,不斷磨破,母親就不斷的為我縫補。一塊補丁補一個口,遺憾的是,母親的縫補,總是趕不上衣褲破損的速度。母親始終未能將那些破口蓋住,就匆匆離開人世。 母親短暫的一生,始終沒有離開過土地。母親生命的終點,仍是以地為床,緊緊匍臥向土地。記得,我每每放學,就跑向母親勞作的土地。每一次,都看見母親躺在地頭,微閉雙眼,話語也虛弱無力。這是一個病弱之軀,在強力勞作的耗損中,一步步退出土地明顯的預兆。這預兆印證著母親將短暫的生命完整地交給了土地。我很想幫助母親,想從母親身旁取起那把笨重的鋤頭,哪怕幫助母親鋤掉一棵雜草,為一棵青苗圍攏一圈遮風擋雨的土。每當我彎身取鋤時,母親就舉著無力的手制止,擔心我除掉青青禾苗。 母親在土地中耗盡最后一滴血汗。母親最后一次手扶我瘦弱的肩頭,一步步艱難地退出了土地。 母親去世的那年,我們家一貧如洗。安葬母親的時候,家里已拿不出什么白面或者大米招待鄉親。玉米糊糊,送走了我年輕的母親。 母親下世幾年之后,我在外當民工傷殘,腰椎粉碎性骨折,下肢截癱。從此,我與重殘為友,與疾病為伴。 傷殘后,如不是父親的陪伴照料,我或許早已離開人世。 截癱,導致下肢神經和循環障礙,30多年,不斷出現外傷的病患。腳步、臀部,胯部,凡是受壓迫的地方,都是病患頻發的地方。 我從健康淪為殘疾的那一年,父親匆匆奔向省城的鐵路醫院,日夜守護著我,每天24小時,每兩小時為我翻次身;為我喂水喂飯,倒屎倒尿。父親伺候我,難以正常休息和飲食,復發了胃病。胃疼,超越他忍耐的極限。看著父親痛苦的樣子,我心如刀絞。父親每次胃病復發,醫生都會打支止疼針,消除父親的疼痛。 給我做脊椎手術時,我有生以來體驗了什么叫真正的“疼痛”!疼痛像一條瘋狗在我體內橫沖直撞。父親聽到我在手術室的哭喊,幾次跑進通往手術室消毒滅菌的走廊,直至手術室的門前。父親懇求:趕快消除疼痛。這是我手術后很多天才知道,也知道我麻藥過敏。 我是個臨時招去修建鐵路的民工,十個月后鐵路單位要將我送回醫療條件差的偏僻的家鄉,我不愿回去,深知回去將陷入生存的絕境。是父親的一句話改變了我的注意。父親說:回家吧,權當你生下來就是這樣!看著父親滿眼淚水,我百感交集。明知是負擔,可父親還是將這負擔攬于自己的肩頭。世上幾多情,唯有親情至真、至純、至美! 回到太行山四面環山的家鄉小村,父親每天從土地的勞作中歸來,拖著疲憊的身軀走進家門,一堆家務雜活又等待著打理。可此刻的父親總是惦記著我久治不愈的病口,他總是問:“又出血了嗎?又流膿了嗎?”一個不懂一點醫道的父親,一次次為我打針、清洗傷口。每每看到那些經久不愈的傷口逐漸惡化時,焦急的父親總是拖著疲憊之軀一次次去求那些根本無力回天的村醫。父親在那些村醫面前,是一種何等愁苦的表情,用何等的口氣求助,我不得而知。 父親為了我這個殘疾兒子,從這個村莊到那個村莊,為我尋醫問藥,夢想著他的努力,會突然消除殘疾、消除病患、還原兒子健康的身體。可是,他的努力一次次落空。他又背著我上車下車,從這個城市到那個城市,面對一個個陌生的醫生,不斷進行著“詢問、檢查、拍片、取藥”等重復的過程;不斷看著不同的醫生同樣無力回春地搖頭。 一次刻骨銘心的記憶。父親忍著饑餓在城市為我奔走,我忍著饑餓在廉價的小店等待父親歸來。晚上,城市已燈火輝煌,父親取一個脫了漆的瓷缸,走進炭火正旺的鍋爐房,去做父子倆充饑的清水米湯。父親從鍋爐房回來,我一見就滿肚子心酸。父親放在鍋爐里熬湯的瓷缸傾倒,火與稀湯燒出的熱氣將父親的脖頸嚴重燒傷。我看見,父親的脖子由前往后紅腫一片。我口含冰涼的水,對著父親燒傷的部位竭力噴唾。一個夜晚,我和父親就這樣在忙亂無措中度過。 今天,父親已離我而去20多年。父親臨走時,放不下的就是我這個被截癱與疾病所困的兒子。可是無情的癌癥把他奪走,留下我,被迫離開家鄉。 今天,在停產多年冷寂的福利廠,常在夢中與父母對話。我對母親說:猜想,母親您也是被癌癥奪走。我恨我年幼無能,未能挽救您年輕的生命。對父親說:我這個不孝兒子,讓您忍受了那么多生活的負重、眼睜睜看著你被癌魔摧殘,未能解除你丁點病痛。癌魔可怕,奪走了多少生命,就割裂了多少親情。父親,如果有來生,我將向您償還做兒子的所有欠缺,盡心盡孝,不再讓您受苦受窮。 禾雀花語,親情永系 文/溫房酒窖 這幾年每到三月底四月初禾雀花開花的時節,報紙上賞禾雀花的報道和旅游廣告就不斷,惹得人心癢癢的。當得知清溪鎮大王山森林公園中有附近最大面積的野生禾雀花,我便與妻一同欣然前去游春踏青、尋芳賞花。 走進園內,沿著鋪了石階的山路一路上行,兩旁大片的芒果樹正在開花,惹來眾多的蜜蜂采蜜,嗡嗡之聲不絕于耳。據說,200年前,當地村民從菲律賓帶回幾十顆芒果種子,隨后便播種在森林里。由于人跡罕至,沒有人為的破壞,昔日的種子今天已經繁衍成為壯觀的古芒果樹群落了。實際上,除了古芒果樹外,前兩年就有人發現山上有大面積的野生禾雀花,不過,因為植被茂密、路較難行,知道的人并不多。現在開辟為森林公園,大家終于可以輕松登山,親身去一睹芳容了。 我和妻慢慢地朝著在山腰處密林掩映下的賞花亭走去。不久,就看見路旁豎著一塊綠色的牌子,上面對禾雀花作了詳細的介紹。看完牌子上的文字后一回頭,不禁一聲驚嘆:美哉!壯哉!只見賞花亭旁大片的茂密芒果樹林中,高高的古樹上垂下串串黃白色或綠白色的禾雀花,真可以說是鋪天蓋地。禾雀花是木質大藤本植物,古藤粗壯蒼虬,在古樹林中縱橫穿插。花朵在藤蔓下吊掛成串,每串有幾十朵,串串下垂。放眼望去,美麗的禾雀花就像是千萬只小鳥棲息于蒼藤之上,蔚為壯觀。用手輕輕捧起一串禾雀花束放在眼前細看,就會發現每朵花都酷似一只小鳥,正如有文章描述的那樣:每朵花都是頭、眼、嘴、翼、尾俱全,盛開者如振翅欲飛,含苞者則如雛鳥待哺,十分有趣。游人都在靜靜地欣賞這美麗而壯觀的景象,不時還能聽到剛上來的游客的驚喜呼聲。確實,少有人能不被這高掛密林中的奇特的景觀所打動。 在林中流連許久之后,我們繼續向前作環山一游。一路沿著緩坡慢行,四周植被茂密,野藤縱橫,一派原始森林的莽莽蒼蒼。由于游人大都集中在賞花亭附近,山中極為幽靜,沿途上不斷有禾雀花從上方垂下,偶爾還見到其他不知名的野花,遠處就有一樹細密的白花像瀑布一樣高掛絕壁之上。鳥聲不時從遠處傳來,正是“野花隨路見,幽鳥隔山聞。” 經過幾段較陡的石階路之后到達山頂三峰臺。斜倚欄桿,俯瞰腳下蒼翠的山林,遠眺山下密布的鄉鎮民居,在微風中盡享春的氣息。與此同時,我心中還在想著賞花之事,似乎曾有人言:賞花誠如品人生。花,或風韻神妙、或色彩絢爛、或馥郁芬芳、或形態萬千,都是大自然所創造的生命奇跡,和人一樣,也是集天地間的靈秀精華之所成。花有千種,人有百樣,而花之語亦正是各種人生的寫照。統領群芳的牡丹是雍容華貴的象征,蘭花尊貴,梅花高潔,水仙多情,蓮花自愛,菊花淡泊,百合清純……此外,金代詩人元好問的一首詩道出梨花的芳心:“梨花如靜女,寂寞出春暮。”而那些最不起眼的,在堤壩旁隨風起伏的狗尾巴花,也是堅忍而默默付出的代表。由此可知,世間百花,別具情懷,各領風騷。 那什么才是禾雀花的象征呢?看著眼前的一簇簇禾雀花,我首先想到的是住在圍屋內的客家人,這座山的周圍和鄰近的幾個鄉鎮以及惠州、深圳等鄉村都是客家人的聚居地,隨處都可以見到很多古老的客家圍屋和碉樓。客家人在歷史上曾經數次大遷徙,歷盡顛沛流離,居住的又大多是偏僻的山區或深山密林之中,每到一處,本姓本家人總要聚居在一起,互相扶助,共度艱難。險惡的外部環境造就了他們逆境求生的堅韌毅力和冒險精神,而合族聚居又培養了重視宗族親情的文化傳統。關于客家人獨特的文化氣質,可以數出很多:志堅毅,求進取,講禮節,重倫理,敦親族,敬祖先,好學問,尚教育等等。而其中最基本特質,我認為,應該是“重親情”。這也應該正是禾雀花的象征,即是禾雀花的花語吧。 禾雀花居于深山之中,蒼藤纏繞,枝葉相連,形成無法理清的巨大的禾雀花叢林,為山嶺披掛上郁郁蔥蔥的綠裝。同樣,聚居于東莞各地的客家人,世代辛勤勞作,建設起美好家園。如今,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現代經濟大潮的沖擊,許多圍屋都已空置了,搬出圍屋是時代的潮流,更是社會的發展進步。搬出圍屋的客家人,已經完全融入社會,他們在繼續保持著良好傳統的同時,也與許多新客家、新莞人和睦相處,一起追求著幸福人生。正如這滿山的禾雀花,和芒果花以及各種不知名的草花樹花一起,裝點著美麗繁茂的山景。 我站在山頭,回望腳下,曲折的盤山道上,游人絡繹不絕,應該都是被禾雀花的美麗吸引而來的。不過,望著道旁那些久居深山的野生禾雀花,我真心希望它們不被游人過多打擾,能繼續清靜安寧地繁衍生息,遠離塵囂,親情永系。 >>>更多美文:好文章
人生從一開始就不需等待,等待會錯失良機,等待會看不到未來,等待會一事無成。 我們的人生不必等待,只有加倍付出你所想要的人生。付出不一定會有結果,但不付出就更沒有結果。趁你還年青,還有斗志,還有機會,何不去為自己爭取更好的末來。 今天你也許說,我還沒有準備好,還要等待一下,有的是機會和時間,可是機會從何而來呢?時間是可以等待的嗎?No!你錯了,機會與時間都不能等待,而要創造機會,珍惜每一分一秒。只有靠自己積極行動、付出真心,才能看到希望。 沒有等待的人生,只有等待付出的希望。人生只有走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我們來到人世,行走在人生路上,如何去對待人生,只能靠自己付出艱辛努力、求真好學、積極進取,用知識引領人生,用智慧開創未來。 人生,經不起等待。因為人生短暫,放過今天,今生就永不再來。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也希望自己能夠成就一番事業,活出自己的人生。米丘林說過:“我們不能等待自然的恩賜,我們要向自然索取”。弱者等待機會,強者創造機會。我們不要去等待人生,而要去創造自己出彩人生的機會。 沒有等待的人生,只有及早做出決擇。確立人生目標,樹立遠大理想,腳踏實地朝著目標前進,人生才會有意義。 >>>更多美文:散文隨筆
秋日之菊香不及百花,卻卓爾不群。“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詩圣杜甫一語道出了它的獨到和不俗,其淡雅之美,自古以來為人們所稱贊。歷史長河里,關于菊的佳話更是品說不盡。 人們對菊自有偏愛,古詩詞中,以菊詠懷的佳作名句詳說不盡。菊花最早寫入詩歌,見《詩經·周南》:“采采卷耳,不盈傾筐。”卷耳,即菊科植物。漢武帝《秋風辭》中有“蘭有秀兮菊有芳”之句。晉王淑之《蘭菊銘》:“蘭既春敷,菊又秋榮。芳熏百草,色艷群英。熟是芳質,在幽俞馨。”詩句贊頌了菊花的清香和秀美。唐朝詩壇詠菊百花齊放,或詠其色,或借菊言志,或抒發感情。唐太宗《賦得殘菊》云:“階蘭凝曙霜,岸菊照晨光。露濃晞晚笑,風勁搖殘香。細葉凋輕翠,圓花飛碎黃。還將今歲色,復結后年芳。”此詩清逸雋美,贊揚了殘菊風姿不減、余香猶存的生命力。唐元稹《菊花》曰:“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詩人抒寫了愛菊之情,盛贊了菊的堅貞品格,。宋朝是詠菊文學鼎盛時期,詠菊的詩詞表現出了一種清雅脫俗、隱逸高潔的道德文化。如宋梅堯臣的《殘菊》:“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深叢隱孤芳,猶得奉清觴。”詩作描寫了菊花的隱者形象,它不張揚,雖凋謝了,但余香猶存。古人詠菊詩還有很多,如白居易的《詠菊》、陸龜蒙的《憶白菊》、朱淑真的《菊花》、鄭板橋的《菊》等。 人們愛菊,還把它編成歌謠,廣為傳唱。清代戲曲理論家李調元編寫的《粵風》中有《黃菊花》歌:“科舉秀才取紅豆,相思及早辨前程。黃菊花開九月九,枝枝花葉有娘名。”清《白雪余音》(無名氏歌謠抄本)有句:“九月菊花黃似金,白娘娘盜子仙草轉家門。小青青要把仙官害,救轉親夫就還魂。”還有廣為流傳的一些地方歌謠,如“九月里來九重陽,黃菊花開在大路旁。有心腸折來無心腸帶,只折一枝等范郎。”“九月菊花朵朵黃,五月九日不可忘,凡我同胞快些防。倭奴計,不堪當,倭奴性質如財狼。” 寫不盡則歌,歌不盡則畫,我國歷史上有不少菊畫,堪稱精品。國畫大師齊白石的《菊花小鳥》,菊花巧妙布色,配以濃淡相宜的墨線勾勒,沉穩又不失生機。畫中麻雀活靈活現,似作啾啾之鳴。畫作結構嚴謹,筆法絕妙,乃驚世之作。還有五代黃筌的《寒菊蜀禽圖》、清代八大山人朱耷的《瓶菊圖》等諸多菊畫,皆為杰作。人們還把菊花嵌在瓷器上,如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十二菊盤》,為清雍正年官窯之精品,晶瑩剔透,光彩照人,像十二朵鮮艷的菊花綻放,洋溢著吉祥和美好。菊花剪紙,在中國歷史上也更為精妙。如揚州張永壽的剪紙《白菊圖》,展示了剪紙工藝的高超和菊花的異姿百態。菊花還常常出現在繡品上,色彩艷麗明快,十分悅目賞心。 中國的菊文化中,有菊有關的習俗,多集中在重陽節的傳統活動中。如登高、賞菊、詠菊、插茱萸、簪菊、食菊糕、飲菊酒,有“無菊無酒不重陽,不插茱萸不過節”之說,充分展示了菊文化的魅力。菊的飲食文化亦十分豐富,菊花茶、菊花酒、菊之美食都是人們的最愛。菊花美食當中,菊花肴、菊花羹、菊花粥、菊花糕、菊花火鍋等,每時每刻都豐富著人們的生活。 菊的稱謂頗多,在古代,菊花的“菊”作“歙”、“窮”解,謂一年中花事到此結束,故菊也稱“秋花”、“晚艷”、“冷香”。按“五行”說,菊花秋開,秋令在金,人們以黃色為正,還稱菊為“黃花”、“金莖”。農歷九月為陽,九九為重陽,相沿賞菊為習,故又稱菊為“節花”、“九華”。 人們喜菊愛菊,生活中亦離不開菊,從古至今,菊乃人們的喜好之物。中國菊文化內涵深廣,菊的形、色、姿、意,一直為人們所推崇。 >>>更多美文:心情隨筆
留言列表